中国的IT行业发展很快,快速的发展使得不得不绕过了早期碰到的两座技术大山:CPU与操作系统。操作系统暂且不提,今天我们主要聊聊CPU。
中央处理器(CPU,Central Processing Unit)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,负责运算和控制的核心部件,如同人类的大脑与心脏。
CPU并不只存在于我们平时用的电脑、手机中,从平时生活中用到的电视机、洗衣机,到办公时用的打印机等电子设备,再到工业用的机器设备,大到国家的航空航天与卫星,以及军事设备装备,都离不开它。
我们熟悉的电脑端用CPU生产品牌有美国的英特尔(Intel)和超威半导体(AMD),移动端的高通(Qualcomm)、中国台湾的联发科(MediaTek)以及华为的海思等等。
虽然我们在手机端CPU已经有很不错的商业化的发展,但是在电脑端CPU,因为构造与性能更为复杂,我们的商业化发展并不好走,想立足于此行业,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。
2001年,才华出众的胡伟武出任龙芯CPU首席科学家,在中科院计算所李国杰所长和唐志敏研究员的领导下,率领几十名年轻骨干日夜奋战,2002年9月28日,中国第一枚通用CPU龙芯一号成功发布,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“无芯”的尴尬历史。
胡伟武坚持技术研发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,不依附于国外技术体系。自主研发CPU,是保卫国家信息安全的必经之路,高性能通用CPU不是一般的集成电路,它是信息产业的基础部件,也是武器装备的核心器件。它对国家安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。可是,当前国际的芯片市场受到重重垄断,包括技术垄断、知识产权垄断、市场垄断等等。
龙芯科研骨干基本来自国内顶级学府,有的是所在市、县高考状元,有的是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。对于工作来说,每周6天班,经常每天加班到深夜,不少研究员以实验室为家。当为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之时,一周平均每天只睡3小时更是常态,有时一周都呆在办公室里不回家,身上粘的都可以紧贴着衣服。虽然工资待遇很一般,工作强度非常大,但骨干研发队伍异常稳定。
背负着神圣的使命,顶着众多九死一生的关头,忍受着人民的质疑,面对着国外强大的竞争与变化莫测的市场走向……胡伟武所领导的龙芯项目组,没有强大的民族情怀支撑,怎么能走到今天。
2015年中国发射首枚使用"龙芯"北斗卫星
经过了这十多年的研究发展,相继推出了龙芯1号、2号、3号等系列产品,因为没有商场做导向,没有软件企业及操作系统的支持,一直没有真正的民用市场化。但是在工业产品上,已经做到了不小的推广采纳,甚至于在2015年,中国发射首枚使用“龙芯”北斗卫星,这意味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在自主可控的征程上迈出关键一步。
希望我们的CPU及其它底层科技得到更快速的发展,希望我们的IT产业能够自主化更多一些,不再受制于别人,做真正的科技强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