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、挣扎与迷茫。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,刺伤了我的自尊,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,但我仍想说,谢谢你,贫穷。”一篇今年考上北京大学的18女孩,关于自己、关于贫穷、关于希望的文章引发了强烈的反响,据说看哭了很多人。有多少陷在贫穷的水深火热之中,深受折磨,为学费发愁,为一日三餐发愁,为遥不可及的未来发愁,无数个夜晚,都在挣扎着下一秒该怎样继续。明知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道理,却无法踏入朗朗读书声的学校。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一代代莘莘学子最熟悉的名字,既不是校长,也不是知名教授,而是三个响当当的名字:邵逸夫、田家炳、古天乐。几乎每一个省份,都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学校、教学楼、图书馆、科技馆及其它机构,他们心系教育,言传身教,用心绘制公益教育事业的蓝图,诠释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的立世信条。
你的人生里,有没有一座逸夫楼?对有的人来说从小学到大学,都有一座逸夫楼。1985年以来,邵逸夫已累计向内地捐款47.5亿港币,3万座楼,他用毕生写就的教育传奇有如那传递知识与慈善的“逸夫楼”一样,屹立不倒,4888个校舍,十几年如一日的捐助教育事业,不仅是一个成就卓越的生意人,更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慈善家,他最大的心愿是大把赚钱,然后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,做一些实际的事,高校里处处可见的逸夫楼,见证了他的大襄善举,成为许多人的集体记忆。
说起田家炳,首先想到的是“中国百校教父”的美誉,他秉持着强烈的教育理念,倾尽毕生心血投入公益,这种高度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,“每个人家乡都有一所田家炳中学”,93所大学,166所中学,41所小学,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,在捐资助学方面,用自己80%的财产,捐资数目高达10多亿港币。田家炳一辈子专注于公益教育事业,有着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般地韧劲,遍地每个城市角落建设学校设施,他曾说:“看到这么多孩子有书可读,感觉是他毕生最大的寄托。”这种舍己为人,善莫大焉的想法,着实令人动容。
很多人都说金像奖欠古天乐一个影帝,他是神雕侠侣里的杨过,亦是一见杨过误终身的偏偏少年。在名人的光环下,他花费在公益上的时间比拍电影还要多,从2003年,他便开始在广西、云南、甘肃等地捐筹善款,建造学校,资助贫困小孩读书。5年间,以古天乐命名的学校已有63所,行善不张扬,堪称一名“慈善超人”,他带给社会强烈的正能量和责任感,古道热肠慈善家,天道酬勤粉丝夸,乐善好施爱心洒,即使他从未成为影帝,在没有任何奖项的照耀下,但他在很多人的心中,已经活成了影帝。
与18岁女孩一样,他们三位慈善家皆出身清寒,饱尝贫穷之苦,历经艰辛生活的磨炼,方知每个几乎得来不易。而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,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回馈社会,赠予每个贫穷孩子读得起书,上得起学。邵逸夫、田家炳、古天乐……,低调做教育慈善事业,热心公益的行为。他们是慷慨的教育慈善家,有足够的理由,让我们敬仰一生。
初心不渝,公益不止,《感谢贫穷》的女孩,即使家境贫穷,也不曾放弃,心怀不坠青云之志,依靠坚持和努力走出了贫穷的泥沼。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公益教育事业,助力贫穷孩子的教育,托起他们未来的梦想。